您的位置: 宜宾日报金江网 » 新闻 » 金江时评

评论 | 全力以赴共抓长江大保护

刘婧

春分时节,居高远眺。一江碧水悠悠,宜宾三江六岸的春意格外明艳动人,漫步其间,只见水清岸绿、草木葱茏。

宜宾作为万里长江首城,肩负着守护母亲河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部署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决扛起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力推进治污减排和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进一步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时再次强调,要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这为我们全力以赴共抓长江大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法、路径。

2022年10月14日,宜宾正式发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守护好一江清水、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宜宾将开展十大行动——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行动、城镇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水资源保障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行动。

今年的3月3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以下简称《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周年工作座谈会上,宜宾市长江大保护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生效。市检察院、市生态环境局、宜宾海事局等10家单位达成一致,建立宜宾市长江大保护合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共商共治、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作原则,通过定期组织合作单位举行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共推等方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此备忘录的签署生效,创新完善合作机制,将进一步增强长江大保护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充分发挥全市各部门优势,共同打造我市长江大保护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新格局。

生态建设久久为功,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生态环境的改善绝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宜宾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先后印发实施《宜宾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等21个生态文明体制专项改革方案,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推进长江、岷江、金沙江生态保护廊道建设;将历史文化传承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形成了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长江文化公园、东楼等生态旅游地……尤其是《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年来,长江宜宾段已实现高质量船舶“零排放”目标,完成了辖区所有餐饮趸船、非法码头、采砂船和渔船“清零”整治。全市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退捕禁捕、砂石禁采、岸线复垦复绿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把生态保护摆在优先位置,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当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更加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推动技术改造,进一步统筹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一蓝一绿”等新兴产业在宜宾集聚发展,新经济业态不断涌现,正在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减污、扩绿、增产,齐头并进。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这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我们要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始终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从“共”字上做文章,推动各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各区域共建共治,引导全民、全社会共同加入长江治理,探索有效手段,创新治理实践。

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去保护长江,那我们的下一代需要花费比我们多几倍乃至几十倍的人力和物力去保护长江。保护母亲河,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之下,长江必将更加波澜壮阔,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必将永葆生机活力。

编辑:陈胜
主编:刘级心
编审:罗志彦